摘要: 本報訊(記者 王長青 劉飛)“兩種設備功能重合”“項目預期效果不高”“申報預算價格不合理”……在市財政局會議室,預算績效目標專家評審會正就21個部門申報的2023年預算項目支出激烈討論。作為全省全面實施預算績 ...
本報訊(記者 王長青 劉飛)“兩種設備功能重合”“項目預期效果不高”“申報預算價格不合理”……在市財政局會議室,預算績效目標專家評審會正就21個部門申報的2023年預算項目支出激烈討論。 作為全省全面實施預算績效管理排頭兵,廊坊市自2019年大刀闊斧推進預算績效管理改革以來,審減收回資金累計達69億余元,破解了財政緊張與資金沉淀并存的兩難困境,將有限的財力集中用于全市大事要事和民生改善領域,為全省乃至全國提供了可資借鑒的“廊坊模式”。 “黨和政府帶頭過緊日子,目的是為老百姓過好日子。越是在財政收支矛盾突出的情況下,越要分清輕重緩急,切實讓有限的財政資金發揮出更大效益?!笔胸斦贮h組書記、局長姚振輝介紹。 過去,我市部分單位財政資金“重投入、輕管理、少問效”的粗放思維根深蒂固?!邦A算績效就是給財政資金使用套上‘緊箍咒’,一旦資金使用效益低,輕則收回、重則問責,還影響下一步預算申報和資金分配?!笔胸斦指本珠L程廣翔說。 扎緊制度的籠子,堅決啃下改革“硬骨頭”。2019年以來,借勢成為全省設區市改革試點,我市強化頂層設計,率先出臺了涵蓋預算績效管理各環節的19項制度辦法,讓全新的預算績效管理改革有法可依、有規可循。 為確保預算績效管理規范透明、標準科學,市財政局引入第三方機構,借助專家力量,對部門預算進行評估評審,并邀請人大、政協、紀檢、審計等對預算績效重點工作進行監督指導。 在改革實踐中,將績效目標指標和事前績效評估作為預算申報“雙要件”,強力開展預算執行進度和績效目標實現程度“雙監控”,建立評價任務清單和結果應用清單“雙清單”制度?!叭轿?、全過程、全覆蓋、全成本”的預算績效管理模式,讓“花錢必問效,無效必問責”的績效理念深入人心。 “雖然審減了部分預算資金,但專家為我們優化部門支出結構、提升資金管理水平,全市水利改革和水利建設穩步推進?!笔兴挚偨洕鷰煆堖B旗說。 錢用在刀刃上,花在急需處。三年來,我市將審減收回的69億余元資金全部用于經濟社會發展重點領域,實現了從“部門項目散碎小”到“集中財力辦大事”的轉變。 例如,開展廊坊市高質量發展引導基金事前績效評估,引導形成不低于30億元的子基金群,助推產業發展;探索推進競爭性分配模式,2021年評選出19個教育和農業農村類項目,支持資金3250萬元……一筆筆財政資金通過預算績效管理注入經濟社會發展各領域,群眾的幸福感大幅提升。 |